为全面落实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,深入推进清廉公路建设,引导青年筑牢廉洁防线,省白银公路发展中心团委按照党委工作部署,积极组织开展“青年说廉”主题活动。微信公众号现开设主题专栏,号召公路青年以“倡廉”征文讲述清廉故事,用“说廉”短视频分享廉洁感悟,在笔墨间勾勒廉洁底色,于镜头前传递清风正气,让廉洁文化成为推动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。
“夏阳正长,万木峥嵘。”不自觉抬头看,翠绿的枝蔓在阳光下静立,踏上纪检工作岗位也已四月有余,从案牍间的字斟句酌到文化里的润物无声,我渐渐读懂:这方天地里,既有“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”的刚直不阿,亦有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的温润绵长,刚柔相济间,青春的成长轨迹与纪检事业的脉搏同频共振。
记得第一次参加部门工作会议,领导和前辈们讨论着“线索研判”“谈话函询”“事实定性”这些熟悉又陌生的词汇,我镇定地在笔记本上做了好几段记录,但内心却是一阵慌乱,那一刻,我的心中充满了疏离感,远离了熟悉的活动宣传、文稿撰写,我仿佛从一个自由自在的小鱼儿,一下子被挂到了高高的树枝上,脚下虚浮、心中无力,我不禁问自己,这张答卷我该如何做好呢?我想——
“刚”是纪检工作的底色,是“铁面无私辨是非”的坚守。到岗的第一周,一项工作任务就是查找统计近三年的案件卷宗,办公室桌子上堆积的卷宗仿佛一座沉默的小山丘,每一页纸都浸透着“严肃”二字,那份对纪检职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。我深知这份工作的严谨性,按要求仔细核对着每一个案件,害怕出错便将数据一核再核、放好的盒子开了又开。在撰写制度方案、总结报告时,师傅说:“纪检人的笔重千钧,笔下是是非曲直,更要严谨认真。”这句话让我明白,干好这份工作是源于对纪法条文的精准把握,是面对疑点时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的执着,是笔下“钉是钉、卯是卯”的严谨。
学习之路,绝非独行;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在参加纪检培训班时,前辈专家对党纪法规的精准解读、对典型案例的深刻剖析,让我明白“纪法如剑,锋芒所指皆为正义”并非虚言。当指尖划过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条文,当目光聚焦于事件中的繁杂线索,我渐渐懂得,这份“刚”是对原则的寸步不让,是对违纪行为的零容忍,更是守护公路事业风清气正的坚定底气。
“柔”是纪检工作的温度,是“廉风化雨,润物无声”的滋养。另一种成长,藏在廉洁logo的线条里,在文艺作品的字里行间,更在微视频的光影交错中。如果说“刚”是纪检工作的筋骨,那“柔”便是让廉意生根的沃土。设计廉洁logo时,我们反复打磨商议,让图案标识里既有公路人的行业印记,更藏着“清风畅行,廉路生花”的内涵,这也是我们青年一代对廉洁的理解与诠释;征集文艺作品时,职工笔下“清风拂路畅,正气满途安”的诗句、画中“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”的意境,让我看见廉文化在大家心中的生动模样;征集拍摄微视频时,从脚本里“一杯清茶话廉洁”的日常场景,到镜头下“廉洁二字抵万金”的醒悟瞬间,我体会到“柔”的力量——它用文化的浸润让廉洁理念深入人心,让清风正气在公路系统的每个角落悄然生长,这也恰似公路上的养护作业,于细微处修补思想的“坑槽”,让每一颗青年初心都能在清风正气中稳健前行。
“不忘清风来时意,坚守初心得始终”。“刚”既是纪律的骨架亦是青春担当的脊梁,“柔”既是廉洁的润色亦是青春坚毅的韧性,青年纪检人,既要做纪法的“守护者”更要做廉文化的“传播者”,在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征途上深耕细作,将这份“刚柔相济”的廉洁坚守化为青春生动的注脚。(高雅琦)